预防和管控小型企业的精神损害风险

如何鼓励员工及早发声并实施相关支持策略。

Shape

第一步

了解何为“精神健康的”工作场所

一个有精神保障的工作场所是员工向往的地方,不但彼此扶持,也关心彼此的需要。

一个能让员工努力工作的精神健康的工作场所,有各种促成因素:

  • 工作要求(情绪、精神和身体)管理妥当——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分配的任务,履行自身责任。有了身体安全,员工更能感到精神上有保障。
  • 对工作的掌控——员工能参与探讨如何开展工作以及如何进行重要决策。
  • 彼此扶持的环境——同事和经理关心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。如果有人需要支持,或者发生了创伤性事件,同事和经理会适当反应。
  • 权责明确——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如何与其他同事配合,以及是否有任何变化。
  • 关系积极正面——工作场所是信任、诚实与公平之地。员工享受工作,有使命感,有追求卓越的动力。
  • 变革管理妥当——员工能参与探讨变革。
  • 礼貌和尊重——在工作场所相互尊重和体谅,对客户、供应商和公众也如此。

第二步

咨询您的员工

探讨工作上的精神健康情况,对于理清工作场所的精神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。商量而不论断,有助于您在团队中建立信任。

帮助员工认识上列各因素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。您也可以和您的员工从第一步开始分享这个Heads Up 网上培训模块。

探讨工作场所的精神健康风险

您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员工探讨精神健康风险,其中包括:

  • 与经理和员工一对一交谈
  • 在例会期间探讨精神健康风险。这些会议有可能是安全会议(亦称“工作前的安全会议”)、生产会议、员工会议或您机构内员工的任何相互沟通方式
  • 您和员工在工作场所随意走动时
  • 通过您的健康和安全代表(如有)

第三步

找出风险因素

在您与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中,可能要花时间找出工作场所的精神健康风险。

如果您对所产生的任何精神伤害或不满或问题做记录,您就能发现问题的成因。您会摸索出规律,然后努力思考解决办法,以防其再次发生。这种记录既可简单如日记,又可复杂如网上的伤害记录工具,但需要保密。

找出精神健康风险因素

看看您工作场所的情况,想想哪些事情会影响您工作场所的精神保障。下列各项也许有助于您获得有用信息:

  • 员工的工作量有多大
  • 检查工作场所,了解工作开展情况,留意是否有任何赶工、延误或积压工作的现象
  • 高峰及季节性需求
  • 领导能力与效力
  • 旷工率
  • 员工流失率(员工辞职频率)
  • 离职面谈
  • 员工参与度和士气(观察员工在工作活动中如何相处,就能了解这一点)。
  • 客户反馈
  • 事件与员工投诉报告
  • 通过调查获取员工和经理反馈

第四步

评估风险

风险评估工具是一个有用的方法,可以更深入了解员工的精神健康风险,并帮助您思考如何管控这些风险。

精神健康风险评估小贴士

风险评估可能会考虑到:

  • 员工为何会有精神健康风险(例如被顾客辱骂或遭遇创伤性事件)
  • 员工精神健康风险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(例如,风险是随时间而积累,还是产生于单一事件)
  • 如果不管控风险,员工精神健康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
  • 如果不管控风险,可能会出现哪些潜在伤害,谁会受到伤害

第五步

管理风险

在弄清楚员工精神健康可能存在的风险后,您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这些风险。

下列因素能让您的措施更顺利地执行:

  • 您的员工感受到工作场所和管理层对精神健康与福祉的重视
  • 员工若认为您的工作场所缺乏精神保障,可以发表意见
  • 在发现风险后,您会听取员工的风险管控意见
  • 有行动计划,清楚规定了做什么,何时做,以及由谁负责每个项目

安全行动计划

下面举例说明一些管理精神健康风险的方法:

  • 了解您和各位经理如何支持员工,例如通过辅导、指导或培训
  • 规划好工作量,以确保员工不会超负荷工作
  • 关于何时以及如何完成不同的任务,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掌控度
  • 确保员工清楚了解岗位要求,以及如何评判他们的表现
  • 向可能需要帮助的员工提供帮助(例如员工援助计划或当地咨询服务机构一览表)
  • 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或工作掌控度有疑虑,则向他们提供帮助,并保持开放态度
  • 确保员工了解工作场所即将发生的任何变化,并明白他们应该做什么
  • 鼓励员工出现问题时尽早说出来,以便获得所需支持
  • 自己树立良好的精神健康策略模范

第六步

审核和不断提高

在实施新策略时,务必征求员工意见。这也能调动工作场所参与度并接受新策略,传递个人责任感和协作精神,并实现持续改进。

  • 向员工提出合适的问题:我们这样做是否正确,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方法?
  • 与所有员工定期交谈,保证其参与度。如有行不通的地方,则告诉他们,并一同制定改进方案。
  • 定期审核——设定一个日期并坚持执行。
  • 检查目标是否已实现。如未实现,为什么?是否因为不理解?
  • 特别安排一位监督审核责任人,这样他们可以跟踪记录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。